在中国电影史上,很少有导演像赵林山这样,为一部电影赌上全部身家、家庭甚至生命。《731》这部揭露侵华日军细菌战暴行的电影,从筹备到上映,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11年磨难。
当其他导演在商业片浪潮中追逐票房时,赵林山选择了一条荆棘密布的路——他抵押房产、让儿子辍学随行赴日取证、面对日本右翼180万条投诉和死亡威胁,只为还原那段被刻意掩盖的历史真相。
这位曾执导《铜雀台》的导演,在完成《731》后仿佛老了20岁,头发花白,眼神却更加坚定。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,而是一场关乎民族记忆的生死战。
三位导演的遗稿与生死状
2017年,当赵林山第一次踏入哈尔滨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时,他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什么。馆长金成民脸上没有欢迎的喜悦,只有沉重的表情,他深深看了赵林山一眼,说出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话:\"您真的要拍这个电影吗?
在您来之前,已有三位导演试图拍摄此题材,但他们不幸陨命。最近的那位,甚至在一个月前才去世。还有一位香港编剧,在写作期间神秘失踪了三年。\"
这些话像一盆冰水浇在赵林山心头。731部队——这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,1932年在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,数千名中国、苏联、朝鲜、蒙古战俘和平民在这里遭受了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。试图揭露这段历史的人,似乎都会遭遇不测。
但赵林山没有退缩。在死神的阴影下,他毅然签下了生死状。这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。他后来回忆说:\"当我看到档案馆里那些受害者名单和实验记录时,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。历史遗忘了便意味着对三千无辜亡魂的二次屠杀。\"
跨越三大洲的真相追寻
接下来的十一年,赵林山的人生变成了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战斗。他带领团队走遍了黑龙江、吉林的档案馆,复印的日军实验报告堆了半间屋子。
有份1940年的档案用日文歪歪扭扭记录着:
\"马鲁他(活体实验材料)编号372,注射鼠疫菌后第七天,皮肤溃烂面积达40%\",旁边还画着简笔画,像个被扒光的人蜷缩在铁床上。赵林山第一次看到时,攥着档案袋的手直抖,后来那袋子被他摩挲得边角全破了。
为了还原真相,他找了二十多个731部队幸存者的后代。一位老太太拿出父亲留下的半截手指骨,那是当年被日军抓去做冻伤实验时冻掉的小指。
\"我爹说,零下三十度,日军把他们的手按在冰水里,再用热水浇,皮肉直接掉下来,像撕烂的纸。\"老太太说着哭了,赵林山蹲在地上陪着她哭,眼泪砸在水泥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。
最艰难的旅程是前往日本取证。在东京千叶县,赵林山团队站在731部队指挥官石井四郎的墓前,试图从冰冷的墓碑中提取历史的余温。
石井的亲属冷冷地质问:\"你们怎么老来?挨打的人都忘记了,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?\"这话像一把刀刺穿赵林山的胸膛,他后来说:\"我觉得自己又被侵略了一次!\"
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
2025年6月,电影预告片上线48小时内,举报量突破180万次。理由清一色是\"血腥暴力伤害青少年\"\"破坏中日友好\"。但技术分析显示:70%举报账号注册不足三个月,IP集中在某东南省份,文本高度雷同,甚至出现同一段日语翻译错误连抄300遍的闹剧。
举报潮爆发当日,日本外务省同步向中国外交部递交23条照会,要求将\"731部队\"改称\"防疫给水部\",删除活体解剖镜头。有网友翻出日本论坛截图:右翼分子狂喜庆祝\"支那自毁长城\",附赠举报模板中日双语对照版。
与此同时,国内某平台购入的731题材动漫《杀戮实验室》却畅通无阻,主角竟是穿水手服的日本女军医。这种双重标准让赵林山团队愤怒又无奈。
资金压力同样令人窒息。开拍前,赵林山抵押北京房产凑钱,投资方撤资时直言:\"谁敢碰这题材?晦气!\"在资金断裂的危急时刻,长影集团伸出了援手,但这仍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。
比恐怖片更骇人的真实
为还原历史真相,赵林山团队在青岛东方影都1:1复刻了731部队的四方楼基地。焚尸炉地砖缝隙的血迹、毒气室门上的抓痕,每一处细节都严格依照哈尔滨平房区遗址的史料复原。
拍摄\"冻伤实验\"那场戏时,剧组请了法医指导。演员们裹着单薄的衣服站在人造冰库里,体温降到35度就开始发抖。赵林山突然喊停,冲进去把自己的羽绒服脱下来给演员披上:\"别硬扛,咱演的是历史,不是要真把人冻坏。\"
可转回头,他对着日军军服道具发呆——那衣服上的铜扣是按当年日军制式复刻的,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档案里写的\"用活人测试子弹穿透力\"。
道具组按罪证陈列馆图纸复刻了解剖台,演员王志文躺上去瞬间,金属寒气刺得他当场呕吐。而真实历史中,92岁的原731部队解剖技师胡桃泽正邦在口述视频中比划着:\"活人胸腔打开时还冒热气,我切过300个。\"
最让赵林山煎熬的是儿童实验的戏份。剧本里有个七岁男孩被抓进实验室的情节,拍摄时小演员吓得直哭,抱着妈妈不肯松手。赵林山没催,坐在片场角落抽烟,烟蒂堆了一地。后来他改了剧本,用男孩画的全家福被日军撕碎的镜头替代了直接的暴力场面。\"
有些痛,不用演出来,藏在细节里更扎心。\"他跟编剧说这话时,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。
从1546名受害者到3000亡魂
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,赵林山从美国档案馆翻阅解密的细菌战档案,发现了1549名受害者的姓名。这个数字与我国研究人员确认的1546名731部队人体实验受害者身份相吻合——这些受害者主要是农民、劳工、马车夫等普通百姓,其中包括23名苏联人和6名朝鲜人。
但实际受害者远不止于此。731部队第四部(细菌生产部)部长川岛清曾供述,1939年至1945年间,每年至少有500人在位于哈尔滨平房的731部队本部被用于人体实验而受害。学者估算,石井四郎在华秘密进行细菌战研究和人体实验的12年间,遇害者至少在6000人以上。
在这众多受害者中,居住在原鸥浦县齐扎街的姜荣泉是唯一成功的逃脱者。1941年12月30日,侵华日军孙吴宪兵队押送姜荣泉去哈尔滨,途中因宪兵睡着,姜荣泉得以逃脱。这个罕见的幸存故事,成为黑暗中的一线微光。
沉默者的呐喊
2025年8月3日,等待已久的消息终于传来。影片定档在9月18日——\"九一八事变\"纪念日。海报上\"铭记历史,勿忘国耻\"八个大字,犹如千钧重锤,敲响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。
《731》不同于普通战争片,它填补了历史记忆的真空。相较于纳粹集中营的广泛记录,731部队的罪行因美国包庇、日本掩盖而长期被淡化。电影通过可视化证据链(如冻伤实验、活体解剖、细菌战等)撕破历史伪装,迫使公众直面被刻意遗忘的暴行。
杀青后的三个鞠躬
杀青那天,赵林山没像其他导演那样开庆功宴,一个人去了哈尔滨的731部队遗址。在当年的解剖室门口,他对着空荡荡的房间鞠了三个躬,嘴里念叨着:\"我把你们的故事讲出来了,别被忘了。\"风吹过残破的窗棂,呜呜地响,像无数人在低声哭泣。
这十一年,他枕边总放着本厚厚的受害者名录。失眠时就翻,一个个名字念过去,有的后面标着\"死于炭疽\",有的写着\"下落不明\"。有次助理进他办公室,见他对着名录掉眼泪,纸上圈着个叫\"李秀英\"的名字,旁边注着\"1939年,16岁,佳木斯人\"。
现在的赵林山,比十一年前老了不止二十岁。头发白了,眼神更加沉郁,话也更少了。有人问他拍这么苦的戏值吗?他不说话,只是从钱包里掏出张照片——那是他和幸存老兵的合影,老兵握着他的手,布满皱纹的手背上还有当年实验留下的疤痕。
\"我老了二十岁算啥?\"他终于开口,声音很轻却带着股劲,\"能让更多人知道,731不是传说,是真真切切的痛,这就值。\"
2025年9月18日,《731》将在\"九一八事变\"纪念日上映。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,而是一座用影像铸就的历史纪念碑,是对三千亡魂的庄严承诺,更是一个民族面对伤痛历史的勇敢直视。赵林山用十一年的生命时光告诉我们:有些历史,必须被记住,哪怕记住的过程如此痛苦。
融正配资-融正配资官网-石家庄配资公司-全国最好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