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时间2025年8月11日,菲律宾方面突然公开了,在南海海域,中国海军,中国海警与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巡逻舰,爆发了激烈的对撞冲突。
这一撞,不是意外,更像是一个清晰的回答。
它直接宣告,以往那种口头警告和水炮驱离的模式已经改变。
步步紧逼的挑衅
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,并不是一时兴起的冒险,而是有一套持续升级的流程。
早在2023年10月22日,他们的运输船就公然无视国际避碰规则,硬是横插到中国海警船的航线上,制造了一次带有挑衅意味的擦碰。
试探成功后,他们的动作更大胆了。
去年2月,小马科斯干脆派出军机,直接闯进黄岩岛上空“刷存在感”。
4月,又让护卫艇硬闯中国领海,甚至不惜制造碰撞和漏油事件。
到了7月,菲律宾的一艘船像是玩起了“海上飙车”,半小时内急转17次,最近时距离中国海警船不足百米,明显就是故意找茬。
所有这些,最终铺垫到8月11日的那场“重头戏”。
这次,他们不再遮遮掩掩,而是直接派出三艘巡逻舰领衔,包括“特雷莎·马班瑙号”,打着运送补给的旗号,护送大约35艘渔船,分三路冲向黄岩岛海域。
更绝的是,船上还带着外国记者和摄像机,显然是提前设计好了剧本,准备在镜头前上演一出所谓的“弱者对抗”,把冲突场面传播给全世界看。
马尼拉的内外盘算
菲律宾在南海的频繁挑衅,并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小马科斯内外两条线同时运作的结果。
国内方面,他的支持率已经跌到只剩可怜的25%,政绩乏力、民怨四起,他急需一个能转移视线、刺激民族情绪的外部矛盾来稳住局面。
南海,自然成了最方便的舞台。
对外,他则在加速抱团取暖。
一边在新德里高调表示“希望避免与中国爆发战争”,一边又迫不及待地抛出“要与印度等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”的信号。
对美国,他更是毫不掩饰地示好,“我们与美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合作历史。”
这种表态,让域外势力纷纷投桃报李。
美国大使馆隔三差五在事后发推特为菲方站台,日本的军舰干脆在演习中放音乐给菲律宾“助威”,印度也派出“德里”号驱逐舰跑来搞联合军演。
▲抵达菲律宾的印度海军“德里”号驱逐舰。
小马科斯甚至把话题延伸到台海,声称“如果台湾爆发战争,菲律宾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”,还特别强调,从菲律宾飞到台湾只要40分钟,暗示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。
但这一次,中方的应对明显换了打法。
8月11日,中国直接动用了12到13艘海警船,一艘052D驱逐舰、一艘056巡逻舰,在黄岩岛周边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。
与以往单纯驱离不同,这次的阵势就是要告诉对方:别再心存侥幸,想借南海博取政治筹码?没门。
中方056巡逻舰同052D驱逐舰一起出击
中国海警局事后通报,菲方“执意侵闯”,中方依法采取“跟监外逼、拦阻管制”等必要措施。
但这次的“拦阻管制”,核心变了。
当菲律宾的巡逻舰再次试图强闯时,等来的不是水炮,而是052D驱逐舰的直接反击。
这艘主力战舰的出现,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。
它意味着,如果海警层面的执法措施无法阻止挑衅,那么海军会直接介入。
这是一种力量层级的提升,也是一种决心的展示。
这次撞击,最直接的效果,就是彻底打破了菲律宾一直试图营造的舆论环境。
过去,他们总是带着记者,专门拍摄自己船只被中国水炮喷射的画面,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“受害者”。
但当一艘排水量数千吨的世界级驱逐舰,与一艘老旧的巡逻艇发生碰撞时,那种力量上的悬殊对比,让任何关于“被欺负”的说法都显得十分无力。
事实摆在眼前,到底是谁在用小船进行危险的挑衅,一目了然。
现场的画面更有说服力。
中国的056巡逻舰拦腰截住了菲方的“苏卢安号”。
另一艘菲舰“帕马马拉卡亚号”在看到052D的舰炮后,立刻调头逃离。
菲方组织的船队最终被撞跑溃散,挑衅行动完全失败。
其实,中方早就把话说得足够直白。
7月30日下午,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就点名批评菲律宾是“不折不扣的麻烦制造者”。
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也在2025年4月24日公开劝告:“不要再折腾,不要再节外生枝。”
这已经不是暗示,而是明晃晃的警告。
可惜,马尼拉压根没把这些话放在心上。
于是,8月11日的撞击事件,就成了一次“忍无可忍”的回应。
去年5月1日,福建舰已经顺利开始海试,美济礁的大型工程船也早已进场,这些都是摆在那里的硬实力,不需要多解释。
接下来怎么走,就看菲律宾自己怎么选了。
是执意在错误的道路上加码挑衅,还是掉头回到对话与协商的轨道?
这两条路的结果,差别天壤之别。
希望马尼拉能看清现实,毕竟,一个真心为国为民的领导人,应该懂得和平与发展,永远比冲突与消耗来得划算得多。
参考资料:光明网:2025-08-11: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船只侵闯黄岩岛附近海域发表谈话
融正配资-融正配资官网-石家庄配资公司-全国最好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